求新求变,共渡难关!
2020年春节期间,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,全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,为此采取了多项防控措施。
疫情打断了中国人习俗的春节假,也给中国经济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。
疫情对经济的影响,很多专家都给出了预判,从宏观的视角,需求和生产骤降,对投资、消费、出口都会带来明显的冲击,短期内会带来失业上升和物价上涨。
回到商业地产与零售行业,2020年注定是继续迭代的一年,或许从上一年开始整个行业的焦虑会继续延续,加上这突入以来的疫情。
作为广大实体经营者,要做的就是忘记焦虑,积极应对:
1
学会与疫情下的不确定性共处
虽然疫情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,但是从各种传播的信息来看,我们并未做好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共处的准备。
人们总是期待着有一个明确的专业判断,有一个时间节点,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。
但事实上,疫情持续的时间和政策的对冲力度,都将带来不确定性,1月30日之前,我们还仅仅认为这是中国自己的事情,
而在这一天之后,这是全球的公共事件,而由此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,在更大范围上具有不确定性。
疫情下的不确定性会持续发生,所以我们所需要的,不仅是直面它的勇气,更需要有认知它的能力,与它共处的能力。
如何做到这一点?核心是改变自己。
我们需要开始要求自己接受疫情下的不确定性变为经营背景,我们已经不在一个原有的熟悉的经营环境下展开经营活动,要用新的方式和认知去理解当下的情况。
也许深受其影响,在危机来临的时候,需要开始强调人的作用,重视人的主观努力,强调企业自身的能力,而非环境的约束。
只有这样,才可以真正与不确定性相处,与动荡的世界相处。
2
盘好家底,对未来有最坏状况准备
如果之前对公司财务是粗放管理的老板,需要开始算细帐了,应收应付款的管理,现金流的管理,盘好家底,对未来心里有最坏状况准备,做最好方向的努力。
资金是当前很多购物中心业主面临的最直接的难题。
即便是一个很有实力的企业,如果不是大型企业庞大的资金体量做支撑,那么就很难化解疫情特殊情况经营中的运营成本风险,因为这些成本基本上是由费用型成本和消耗型不可回收成本组成。
目前,仍在开业的购物中心内,除了超市仍有部分人流外,其余店铺内几乎没有消费者,不少店铺也已关门停业。
对于单店或者单个物业独立经营的购物中心来说,未来面临的问题是:如果入不敷出,那么一是资金链极易出问题,二是长期亏损直至破产。
3
坚定自我发展的信心
疫情带来的影响,的确让人焦虑,甚至有些灰心,但是如果环境成为一种经营条件,我们需要面对的不仅是环境,还有企业自身的调整。
坚信企业发展才是最重要的,企业自我成长要不受环境的影响。
纵观超过100年历史的公司,发现这些企业的领导者及其领导的公司可能处在良性的环境中,也可能处在充满危机的环境中;可能处在一个高增长的领域,也可能处在增长已经陷入停滞的行业。
但是,这些领导者及其领导的公司经过自身的艰苦努力,取得了同行无法比拟的增长,年复一年,不管经济是处在繁荣阶段,还是处在衰退时期,保持增长都是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念。
强化商户和员工信心信念,关键时候就是考验的时候,运营不运营这个时候见真功,要有社区大妈、党员带头的英雄情怀。
4
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给一年打好基础
春节假期延长,复工后如何应对疫情,都需要企业动态去应对,很多企业已经采取灵活有效的工作方式。
一些企业开启在线工作模式,一些企业让员工在虚拟小组中学习,如果充分利用好这段特殊的工作时间,也许会带来不一样的能力提升效果。
现在是思考与优化组织结构、管理流程、服务产品、凝聚团队、试错新想法最佳时间。
把一直想做但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都做了,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给这一年打好基础,迎接以后更多更大的生意机会。
不要再有放假的心态了,此刻就要紧张起来,制定非常时期的工作机制、流程与沟通方法,所以此刻选择更紧张还是放松决定了今年收益。
接下来的这一年,能做点什么让行业中的从业者变得更好更强大,不被时代抛弃?
5
挑战极限式地降低成本
在已经过去的2019年,对于很多企业而言,已经有了自我调整发展模式,转型业务及增长方式的努力。
但是,到了今天的疫情之下,我们还需要有更强的危机意识,更坚定地开展自我救赎之旅。
缩减费用、剥离不良业务、杜绝亏损及没有质量的增长,确保现金流,同时要确保竞争力,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,一定要挑战极限式地降低成本。
如何让企业具有真正的成本能力,如何让成本是一种对顾客价值的投入,而不是一种价值牺牲,此时更强调挑战极限式地降低成本。
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而言,其根本的目的只有一个,就是期待中小企业保住现金流。
而对于具有良好的现金流的企业而言,我也依然建议重构自己的成本能力,因为应对不确定性是一种常态能力。
但是与此同时,我也希望有能力的企业在疫情背景下,迅速关注如何在做“减法”的同时,关注“加法”,也就是如何去关注真正的顾客价值,并创造顾客价值。
6
帮顾客创造造安全的购物环境
实施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。
在所有顾客出入口设置消毒液,每日对现场各区域进行多次消毒,对所有员工进行测温等健康管理,并进行个人防护培训。努力为顾客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购物场所。
透明化:一切消毒工作细节化、可视化、显性化,不是你觉得要顾客觉得。
门神管理:严防死守,一切人、物资进出全面管理(体温、消毒)防患于未然。
多渠道及时传播:短视频、直播、会员社群等一切方式实时及时传递。
7
利用线上服务提高营业额
组织商户同盟,指定营销政策;联络协同各大网络平台,统一进行推广;运用短视频和直播,拓展流量与用户连接;强化会员运营和裂变社群管理。
比如:商场主动开启“建群”的营销方式,把店长、消费者拉到一个群内,推出打折/秒杀,促进销售。
8
借助社区型商业发力
近年来大型购物中心动辄10万㎡+的体量,确实给城市带来了许多新鲜的商业血液。
而大体量必然要面对的是更远的辐射范围,更大量的人群聚集,在重大疫情面前,反而成为了它的弱点。
相比之下,社区型商业更能有效解决1-2公里范围内人们的基础需求,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,避免了人群长距离的移动。
即使是在未来正常时期,社区商业的发展也将提升居民生活的便捷性,提高生活效率,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,提升城市出行效率。
9
调整品牌业态应对客流低谷
商场的业态组合可能会迎来新一轮的革命,或将催生新的业态。运动业态已经渐成购物中心招商的新晋心头好。
以健康餐饮、瑜伽馆、射击馆、专业球馆为代表的体育运动较为突出,此外飞行体验、马丁车、攀岩、马术、格斗等运动品牌纷纷冒尖,体育消费多元且日益个性化。
运动体验类业态可以让人流愿意在购物中心逗留,以弥补这段客流低谷期。
在此次疫情事件影响下,民众的健康意识和需求愈发强烈,未来,商业项目与健康产业业态结合也会成为一种新常态。
如日本、新加坡、阿联酋等国家已在购物中心建设健康城,引入大型医院、医疗教科培及护理中心。
10
线上线下商业加速融合
2003年非典过后,京东、淘宝等线上电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;而近年来,线上品牌线下拓客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。
在实体商业寒冬之际,盒马鲜生、叮咚买菜、苏宁小店等新零售品牌在这次疫情中却是订单爆表,一菜难求。
未来,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去探索线上与线下结合的道路,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。
因此,如何能让消费者在家就能体验实体消费的快感,将会是零售业加速研究突破的一大课题。
还有很多行业在这次疫情中求新求变,寻找出新的生存机会。不过危机依然是危机,即便尽了最大的努力,也只能挽回部分损失。
但是,我们必须承认,市场环境瞬息万变,时代发展也好,疫情也罢,如果不能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体验,无法面对严峻的考验,就很难实现“让用户离不开”的远大志向。
我们相信,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更多企业能在疫情之后活下来。任何一个熬过冬天的种子,都有关于春天的梦想,让我们共渡难关,期待春暖花开的那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