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动脉网第一时间获悉,微脉宣布完成新一轮系列融资,融资金额达1亿美元。本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,千骥资本、经纬中国、元璟资本、源码资本等老股东跟投。
自从2015年成立的微脉,一直专注于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,通过新技术手段、新服务模式的应用推广。4年多过去,微脉已获得了来自包括idg资本、千骥资本、经纬中国、元璟资本、源码资本等资本巨头数亿美元融资,持续领跑新一代互联网+医疗健康服务领域。就此轮融资的用途,微脉创始人兼ceo裘加林表示,将重点用于以下三个方面:
一是继续扩大在本地化医疗资源上的优势,加快城市布局,拓展合作城市和医院;
二是持续驱动创新服务升级和技术迭代,并以打通医疗服务闭环为目标在“创新医疗健康服务运营”上进行突破;
三是继续完善和打造更专业、更高效的人才梯队,完善业务板块。
然而,微脉目前的互联网本地化服务做的到底如何加之,2015-2016年新兴的互联网医疗项目,鲜少有亮点突出的,大多数是几个老牌企业获得关注较多,像微脉这样专注于互联网医疗本地化服务的清流企业,是凭借什么得到资本青睐的
助力医改,拥抱医院
医改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,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已成为国家重点战略,互联网医院监管政策明晰,地方政府开始拥抱互联网医院。国家相关配套政策密集出台,明确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,构建覆盖诊前、诊中、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。
自成立以来,微脉积极响应国家对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创新的鼓励和号召,定位为“本地化基于信任的医患服务平台”,基于微脉平台打造新型的本地化医患信任服务关系。以城市为单位,构建本地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平台。
对于“城市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”的建设,微脉创始人裘加林表示,微脉并不像传统的互联网医疗,把医生从线下抽离到线上进行服务,而是由医院牵头,由企业进行建设和深度运营。
微脉的思路是通过和政府进行合作,或者联合当地的医联体、医疗集团和主要公立医院,来提供新型的医疗健康服务。“我们完全拥抱公立医院,与医院深度合作,给医院赋能,而不是去颠覆医院。”裘加林表示。
“企业现在和将来的发展格局,一定是合乎医改的方向和逻辑。”裘加林进一步阐释,分级诊疗的逻辑、医改的目的,是“强基层,保基本”,这是政府对医改所设定的底线。在守住底线的情况下,微脉在实践中通过新技术、新模式去创新医疗健康服务,改善医疗健康服务,满足老百姓对基本医疗健康服务需求之上的更丰富多样服务的需求。
做优存量和做大增量的核心是信任
在发布《关于促进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发展的意见》时,国家卫健委强调坚持“做优存量”与“做大增量”相结合,提出既运用“互联网+”优化现有医疗服务,又丰富服务供给。微脉围绕两个重点加速发展,形成了良好的行业口碑和用户基础。
一,做优存量,完善“医疗+互联网”:利用互联网帮助医院现有服务流程提升效率,更好地服务用户。微脉把所有的本地化医疗资源(医院的服务、医生的服务、机构的服务等)全部打通,平台上提供所有本地医院的就医服务、数据查询、综合支付服务,同时通过与公立医院及药品供应服务方等合作,发展互联网医院,实现线上、线下互通的网络门诊模式,拓展医院和医生的服务边界,也让老百姓享受到足不出户便可寻医问药的“互联网+”福利;
二、做大增量,发展“互联网+医疗”:更注重的是利用互联网来创新医疗服务,满足老百姓对于基本医疗服务之外的增值服务需求。
微脉在“创新医疗健康服务运营”上进行重点突破,通过互联网去拓展服务内容、丰富服务供给,大力开发市场化逻辑下的医疗服务,通过市场化机制开放更多中高端、个性化的医疗服务,让有需求的用户有选择和途径来购买高端医疗服务。实现“让每一个患者得到至少一项专属服务”。
医疗服务运营的核心是信任。基于信任后的医疗服务,患者的依从性非常高,自然也就更利于康复,这就是“信任”的价值所在。微脉的商业逻辑是,从如何让医患双方之间构建信任这个角度入手,去构建“信任医疗”。据动脉网了解,微脉在国内首个提出“信任医疗”,以公立医疗体系为核心,提升医患间的透明和互信。
老百姓看病是属地化的,因此微脉是以城市为单位来构建医疗健康服务,立足于本地化。微脉通过与公立医院的深度合作,把一个城市里主要医院的3+1功能(3代表服务、支付、数据,1代表医生)在线化。
一家中等规模的公立医院,每天医生和患者之间产生数以万计的交互,微脉就能把这些医患交互的“信任连接”沉淀到线上,把每一次医生和患者的接触铸成一个信任的小单元,长此以往,每个医生都有信任他的粉丝,每个患者都会有自己信赖的医生,家庭医生也自然而然的产生了。
基于就医的本地化属性,微脉在单个城市链接本地大多数的医疗服务资源,给用户完整的就医服务体验。这也意味着微脉主要服务的城市不在北上广深,实行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市场策略。目前微脉重点拥抱三四线城市,全国这些城市加起来超过150个,覆盖5亿人口。
深入城市医疗服务的核心后,这种“信任关系”开始为微脉反向赋能,医疗创新服务自然顺势推进。据了解,微脉早在2017年,就与多家医院合作,围绕细分病种开展专科运营和创新,目前围绕32个科室、1000+细分病种,提供超过12000种sku的服务,给患者做诊前、诊中、诊后的全流程全周期全病种管理服务。
领投方idg资本表示与之理念契和
随着规模扩大和业务持续升级,如今的微脉已经覆盖了全国17个省份,合作城市70余个,合作医院近千家,用户超千万,服务覆盖超1.5亿人口,十万名医生在平台上提供各种医疗健康服务sku。
本次融资领投方idg资本合伙人张建斌表示:“城市化的运营门槛其实非常高,但是微脉另辟蹊径的准入模式为自己预留了极大的市场空间,微脉聚焦运营投入,在很多城市实现用户‘购物上淘宝、看病用微脉’的用户基本认知。同时它完全拥抱公立医院、扮演医院帮手的态度也与我们的理念相符合,医疗服务就应该回归到医院和医院里的医生中去,这才是真正的互联网+医疗健康。”
作为微脉董事,源码资本郝毅文表示:“源码资本连续投资了微脉的天使轮、a轮及b轮,本轮继续加码。很欣喜看到四年来微脉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,专注服务患者、服务医改的定位,初心不变,商业空间也逐步扩大。源码愿意继续支持公司成长,也期待微脉能在互联网+医疗这个稳速变革的赛道取得更多成果。”
千骥资本持续加码:这是稀缺的样本,一股清流
此外,作为本轮融资跟投方之一的千骥资本,沈小寅表示,自从2017年千骥资本成立后,一直都比较关注两个领域的投资和布局,一个治疗,另一个是关怀。
在沈小寅看来,80%的患者对医疗需求是关心,而关心所产生的应用场景是医疗服务;20%的患者对医疗需求是治疗,对应产生的就是医疗技术。
基于此,沈小寅认为微脉不仅是医疗服务里非常稀缺的投资标的,而且在布局方面也是领先国内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。微脉从始至终以患者的本地化医疗服务需求为出发点,通过建立基于首诊的信任医患链接,让患者获得更多的care相关的服务。沈小寅坚信微脉会成为提高现有医疗体制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一环,在老百姓心中逐渐成为本地就诊服务的首选。
同时,微脉也抓住了二三线城市的三甲医院的流量入口,向本地的患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服务,效率更高,体验更好,赋能现有的医疗体制。这门槛很高,既能切到医院本身的流量,又有源源不断地c端的流量涌入。这是他们持续加持的原因之一。
除了给与微脉资金上的帮助以外,沈小寅还提到,其投资机构的定位是将投资项目聚合在一起,希望以攒局的方式,打造成一个医疗生态闭环。也就是说,他每天都在构想这些被投项目之间如何联动。
拿医界与微脉的合作来说,这也是沈小寅投资了微脉后,将这两家企业“牵手”成功,合作效果还不错。
医界是通过围绕医生各项职业社交场景进行度身定制,微脉的场景也是在医院,服务医生。两者的应用场景重合度很高,服务对象也是高度重合,同时满足了医生不同阶段的需求,这是他们合作的基础。
合作的内容,微脉是以患者为需求,需要大量运营时间,患者的需求是最终还是要靠医生和医院来服务的。再看医生的需求,医生如何服务患者,需要什么工具、如何树立自己的品牌,这就需要链接医界的产品。如此一来,双方共同打造一个让患者、医生、医院都比较满意的结果。
沈小寅表示,双方通过这种联动项目的合作,其实也是帮助各自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护城河。
另外,从医改的角度来说,本质上是希望医院提高服务质量,降低医保支出,医生的收入也会受到影响。而微脉的出现是帮助医院将患者留在医院,同时推出一些打包付费的项目,患者又愿意买单。比如说孕产期的产检套餐,让用户在公立医院享受类似于“和睦家”这样的医疗服务质感。
比如微脉与医院的产科进行合作,针对孕妈的整个孕期进行线上和线下的各种“关怀”,线上的服务本是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强项,而微脉还在线下、在院内,也通过自有的服务人员、专门的服务场所、专业的医护团队等,为每一位用户打造“专属服务”。同时,整个流程的项目都是有医院的医生和微脉共同参与,过程非常透明。
如此一来,基本上一个在该院建完了卡的用户,愿意购买这个服务包约有40%。这是一个在医院场景完成的服务,由这家医院的医生参与,信任感才会建立,购买转化率才会提高,从而激发用户的购买力。
文 | 罗美
网站、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